2019年4月8日,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影响因子14.357)在线发表我院陈嵘教授课题组在Ag基纳米团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Pd-mediated Synthesis of Ag33Chiral Nanocluster withCore-shell Structure in T Point Group”(唯一通讯单位,唯一通讯作者)。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田凡,这也是我院研究生首次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更值得一提的是,田凡同学是我院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级应用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是在太阳成集团的官方网站自己的“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体系下培养的第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了太阳成集团的官方网站人才培养质量。田凡同学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师从陈嵘教授,也实现了陈嵘教授一直坚守的“Made in WIT”人才培养理念。田凡同学经过在太阳成集团的官方网站十年的磨炼,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两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截止到目前为止,他以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包括JACS在内的中科院一区论文3篇(J. Am. Chem. Soc.,Journal of Catalysis, ChemSusChem),2区论文2篇(Ind. Eng. Chem. Res., CrystEngComm),3区论文一篇(New J. Chem.),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
金属纳米团簇是间于金属纳米颗粒与金属有机配合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研究这种过渡状态对于深入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组成与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相关的合成与表征工作极具挑战。尤其在手性金基纳米团簇被报道后,众多研究工作者将注意力转到了手性纳米团簇上。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例关于手性银基纳米团簇Ag23的报道。陈嵘教授课题组通过引入Pd元素,首次成功获得硫醇与三苯基膦保护的手性Ag33纳米团簇,并通过单晶结构对其结构进行了精确的确认。结果显示,该团簇为一个Ag13的正十二面体的核与一个Ag20S24P4核组成的核壳结构。整个核壳结构具有四个三重旋转轴与三个二重旋转轴,所属点群为T群。团簇的核磁共振与TD-DFT理论计算结构很好的支持了该结论。在精确确定该团簇结构后,又对Pd在该团簇的合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Pd介入Ag33合成的催化合成机制。该合成机制为后续Ag基纳米团簇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并有望用于更多新型Ag基纳米团簇的合成中。
论文链接: